南锣鼓巷的正确打开方式被这群中学生发现!

2019年11月22日

中杉class on the way!
本期中杉研学脚步走进南锣鼓巷:研究南锣胡同形成的历史故事,学习南锣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南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引发学校周边驼铃古道改造的未来设计,手绘南锣特色店铺地图与胡同地图……12大主题层层展开,百余师生展开立体式实地考察!兴致勃勃在地铁上就开始讨论研究主题,第一次与外国游客和商户老板自信交谈,孩子们说南锣鼓巷不是第一次来,但跟老师同学一起是第一次!你一口我一口品尝老北京美食,爆肚糖葫芦都格外好吃!!!在真实体验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是中杉独特的魅力所在!
一个教育好的地方,不是你考试考得多好,而是孩子们热爱学习,拥有了学习的能力,热爱看书,热爱自己去探索。
优秀的老师在于启发、在于唤醒,知识是可以被灌输的,但是智慧是被唤醒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隐藏的智慧,我们要让孩子去体验!
位置:
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
数字:
宽8米,全长787米,有740多年的历史。
历史:
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位列规划中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命名:
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清乾隆时改称南锣鼓巷。
特点:
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我国唯一完整保存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最赋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南锣鼓巷与元大都同年建成。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建于1267--1276年。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全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的偏东部,全城的规划设计,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制度。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北魏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元代,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朝,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
南锣鼓巷名字的由来:
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长787米,元朝建成。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历史悠久,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其实,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的元人都域规划建设。元大都城的特点是先有规划,而后建成的。
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我画的是南锣鼓巷的帽儿胡同,其实它在明朝的时候,称为梓潼庙文昌宫,在清朝时才称为帽儿胡同。
这次写生组七个人来到了南锣鼓巷写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了历史悠久的胡同,帽儿胡同的景色优美,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所以大家决定画帽儿胡同。
四合院的简介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高档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自明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
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研学活动,学生们特地去参观了位于南锣鼓巷的矛盾故居。茅盾故居也是个四合院,但在其中不算很大的。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后院有北房六间和西厢房两间,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北京茅盾故居是个两进四合院,有心的来客还是可以从中读出历史的沧桑味道。
宅门,宅院的大门。当然它也可以表示为深宅大院的人家。
倒座房是整个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因其门窗都向北,采光不好,因此一般作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屋。其最东为私塾,最西为厕所,其间的房子一般为佣人居住。
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游廊为行人通道,也是游人停留、休憩、观赏之所。
厢房是在正房两侧的房子,分为东厢房和西厢房。东厢房是给长子住的,西厢房是给次子住的。
正房在住宅的院落中,位置处于正中的房子,称为正房。正方是一家之主的居所。
内院是四合院里除了住宅之外的院子,大多数人会在内院里栽上树,天气炎热时还可以搭设天棚遮阳。
耳房是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耳房原来是给小辈人住的,现在用来存放杂物。
后罩房四合院建筑中正房后面和正房平行的一排房屋。多位女仆居住,或存放杂物。
南锣鼓巷中的名人故居:
齐白石故居、茅盾故居、文煜宅、和敬公主府、僧王子府、洪承畴故居。
阅读课上读《子夜》,研学中学生们又带着茅盾故居研学报告来到这里继续拓展学习茅盾先生的故事,并用知识问答的形式在成果展示现场带大家用有趣的方式回顾了学习成果。
这些文学知识你知道吗?
1.由作家茅盾出资设立的文学奖项是?
2.茅盾的代表作是?
3.茅盾以日记体形式写的小说是?  
4.茅盾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是?
5.茅盾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6.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
7.茅盾的抒情散文是?
8.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陈忠实的获奖作品是?
9.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作者是谁?
10.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理论批评家是谁?
学生们不仅对外国游客、店铺老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还在汇报现场用表演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场景1:南锣鼓巷街道
人物:老外A, 老外AW(新西兰) ,学生S1,S2,S3  
S1: Excuse me, may I have one minute? 
A:oh, hi.
S1: We are students of Zhongshan International School and we are doing a study tour of Nanluogu Xiang . Would you mind doing an interview with us?
A,W: Ok, we’d like to.
S1: Thanks, 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China and how do you know this place?
A:Actually,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we have been in China. We just came here 2 weeks ago and one of our friends in China told me about this place, saying that the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buildings and food here, so here we come.
S2: Wow, it is your first time here! How do know feel about Beijing?
W: Well, Beijing is a bustling city with so many people. Last week, we went to the Great Wall, all we can see were people while we were climbing up. And you can see a lot of tall buildings her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our country. In New Zealand, mostly we see bungalows. That is very impressive.
S3: So you are from New Zealand. That is a beautiful country. Do you like China?
A: Yes, we like Chinese food, for example, dumpling, noodle… they are delicious. Yesterday, we had a choice between noodle and KFC and at last we chose noodle , it proves that noodle is much cheaper but far more delicious than KFC. Besides, people here are very friendly, yes, we like here.
W: Yes, but only one thing, in New Zealand, we let woman sit down when they get on the bus, no matter they are old or young, but I find it is not the case in China. That day when we were on the bus, a young woman got on the bus, I found no one had offered the seat to her. I asked a man beside me to offer the seat, but he just pretended to be asleep.
S3: That is funny! In China, we offer seats to the pregnant or elderly women, but if it is a young woman, we will not offer the seat. That’s the difference!
W: Yeah, but I would say it is a manner.
S:  Maybe. Anyway, thanks for your cooperation, and hope you enjoy your visit in China, have a good day!
A, W: No worries, have a good day, good luck for your interview. see you!

场景2:南锣鼓巷街道 

人物:老外B(德国), 学生S1,S2,S3
S2: Excuse me, may I have one minute? 
B:Yes, please.
S1: We are students of Zhongshan International School and we are doing a study tour of South Luogu Lane. Would you mind doing an interview with us?
B: Ok
S2:Which country do you come from? And how do you know South Luogu Lane?
B: I am from Germany, and I have been here before, about 6 or 7 years ago.
S1: Well, do you like her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place and some tourists spots in German? 
B: Well, yes, there are more people here, sometimes crowed, but it’s cleaner than in Germany, and it is cleaner now than before. Besides,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so it is nice.
S1: Thanks. It’s glad to hear you say so, because our government has made great effort to make the environment better. 
记者看到学生采访老外,询问有没有兴趣参加他们关于鼻烟壶的采访,学生及老外跟随记者进入鼻烟壶店,鼻烟壶店老板上场
老板:你们好,欢迎你们!
学生:老板,您好,请问能介绍一下关于鼻烟壶的历史吗?
老板:好,没问题。鼻烟壶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流行于清朝,在清朝呢,大家有吸鼻烟的习惯,不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那有了鼻烟呢,就需要有一个容器来装鼻烟,就产生了这个小容器——鼻烟壶。对,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
学生:哦,原来是这样,我们可以看一下吗?
老板:可以,这个鼻烟壶打开之后呢,有一个小勺,舀出来一点,放在手虎口的位置,然后摊开像这样闻一下,可以提神醒脑,也可以驱疫,就是避瘟疫的。
学生:哦,原来是这样。那咱们这鼻烟壶里面有药吗?
老板:有啊,你们要不要看一下?这个鼻烟壶上面的图案呢是从内壁反画上去的,所以难度很高,很珍贵。画鼻烟壶这门手艺要练很多年才能掌握精准,才能掌控好这支笔画出完整精美的图案。
学生:那您学了几年?您是这门手艺的传人吗?
老板:是,我干这个已经30多年了,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绘制鼻烟壶了。
学生:哇,看不出来啊!
老板:这里面就是鼻烟壶里的药,你们谁要来试着闻一下?
学生:我来试试。(学生闻鼻烟)有一股中药的味道。
老板:对,这是中药的。还有其他味道的,比如丁香,檀香…
学生:那是不是不同的成分会有不同的功效?
老板:对,像丁香的可以健脾胃,檀香的可以凝神静气。
学生:哦,原来是这样,长见识了。那老板,您在南锣鼓巷这么多年了,觉得南锣鼓巷变化大吗?
老板:大啊,之前主要是居民生活的地方,现在商业气息越来越浓,然后变成了了一个旅游景点,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之前一些比较老旧的胡同都得到了修整,环境比之前得到了改善。
学生:恩,好的,谢谢您的配合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知识,祝您生意兴隆,谢谢,再见!
老板:不客气,也谢谢你们,再见。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南锣鼓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小议
课题组长:黄子涵
课题组员:许睿涵  张有容  刘鹏谦  苏欣  谭博仁  李东阳  宋鑫源
报告完成日期:2019年11月10日
 
一、 课题的提出
2019年11月1日,中杉学校百余师生的研学小分队走进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南锣鼓巷。这里原本是一片居民住宅区,经过后来的旧城区改造,成为了一条著名街巷,而且保留了其原本的老北京特色。那么南锣鼓巷究竟在“现代化”的今天究竟如何保留了其“老北京”特色呢?它如何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呢?本课题小组由此展开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研究。
 
二、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南锣鼓巷是在原本的住宅区的基础上改建的,在成为商业街的同时也传承着传统文化,例如:老北京的特色小吃,传统手艺以及民俗文化馆等。就算改建了南锣鼓巷的部分旧风貌,原本的胡同建筑、风气、文化等仍然保存在这里。我们研究了南锣鼓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调研了到访同学们的参观感受,也查阅了大量相关论文及资料,想通过这次的实地考察将南锣鼓巷在文化方面的传承情况进行梳理,同时也想对本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三、 研究步骤
1. 分工合作,实地考察南锣鼓巷;
2. 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研究主题;
3. 分析研究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4.  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研结果;
5.  起草报告,得出结论;
6.  完善报告,更改补充。
 
四、研究内容
(一)南锣鼓巷的基本介绍
1.历史背景
南锣鼓巷历史悠久。这条街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的元人都城规划建设。元大都城的特点是先有规划,而后建成。这种城市规划是依据中国古典文献《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规则设计的。整座城市经纬分明,犹如棋盘。人的通道对着城门,称为“街",小的通道为巷,间隔院落民居的通道为胡同。犹如棋盘状的街巷、胡同形成了北京城市独特的肌理。南锣鼓巷就是这样一条城市肌理,如今已经是北京最著名的皇城胡同文化体验地。
2.名称来源
南锣鼓巷名称源于地势。在明代,史书典籍记载为“罗锅巷”北京历史文化专家张先得先生曾仔细考察了锣鼓巷地势,发现这条巷子的地势是两头低、中间隆起,也就是锣鼓巷南北两头的地势略低,而街巷中间的地势略高,呈现“罗锅”现象。由此推断,明代“罗锅巷"的名称是因地势环境而来的俗称。到了清代,随着北京城内一些街巷胡同名称雅化,谐音改为“锣鼓巷"。锣鼓巷是南北走向,巷子很长,与交道口南大街、安定门内大街几乎是平行的街道,中间正好被鼓楼东人街分割,分成为南北两段,南段为南锣鼓巷,北段为北锣鼓巷。目前,改造后开展旅游观光的主要是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还被称为“蜈蚣巷" 或“蜈蚣街"。这是因为以南锣鼓巷为骨干,东西两侧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这16条胡同由北向南排列分别是:南锣鼓巷东侧的菊儿胡同、后圆恩寺胡同、前圆恩寺胡同、秦老胡同、北兵马司胡同、东棉花胡同、板厂胡同、炒豆胡同;南锣鼓巷西侧的前鼓楼苑胡同、黑芝麻胡同、沙井胡同、景阳胡同、帽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福祥胡同。这16条胡同与中间的锣鼓巷主十道组合,很像一条爬行的蜈蚣。由此,老百姓又俗称这片区域为 “蜈蚣巷"。
2014年2月25日,在北京视察工作期间,政府就专门来到了南锣鼓巷西侧的雨胡同。雨胡同全长343米,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明代属靖恭坊,称“雨笼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改称“雨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西口都与玉河相连。
3.地理位置
南锣鼓巷是北京旧城内知名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旅游景区。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89号正东方向77米。新开通的地铁6号线和8号线交汇于南锣鼓巷南口,带来了交通的便利。而且,两座车站各自休现老北京风情的装饰也有特点,让人们感觉到去南锣鼓巷旅游观光、寻古探幽更加舒适和方便。
4.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正所谓“破家值万贯”。
说到胡同,是北京城市的特色。北京的胡同多呈现东西走向,在东西走向的胡同两侧,是院落,其中不少是北京典型的四合院。这种城市肌理,南锣鼓巷最典型:条南北走向的街道连接16条东西走向的胡同,而在16条胡同内,又有数不清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
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寸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 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这些新四合院与旧的胡同格局统一起来,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例子。
(二)南锣鼓巷面临的问题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建国之初,北京有名字的胡同有1330条,如今只剩下400余条,而这些胡同的境况也是不一样的。包括南锣鼓巷、五道营等在内的“明星胡同”,商业开发过重,已很难寻觅原有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大量“没名气胡同”人居环境不佳,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且缺少外迁改善的机会。
事实上,南锣鼓巷面临的问题,其他城市文保区也存在,在城市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满足游客和居民的不同诉求,并非易事。承载城市记忆、传承文化脉络的不只是建筑物本身,也包括在这里生活的人,那些久违的老街坊。
“如果南锣鼓巷再不改造,我担心有一天这里会关停。”江森海已经在北京南锣鼓巷生活了13年,11年前,他在这里租下了一家店铺,经营起自己的服装创意品牌“创可贴8”,这也是南锣鼓巷第一家创意商店。到了2006年以后,南锣鼓巷变了样子,喧哗的酒吧、随意改建的建筑物、冒牌的老北京美味充斥其间。”从一个宁静的胡同,变成了小门脸云集,低端餐饮、假冒伪劣商品全进来了。
最初刚在南锣鼓巷创业时,江森海还能感受到文化气息:“那时候还会与政府合作举办艺术节、艺术展,也会组织街道上的阿姨参与走秀,店里每周六会为有才华的人专门开辟一块地方,来展示艺术作品。”但这些如今都没法实现了,“一是游客量大,没法组织相应活动,二是整条街上也没有了原先的艺术气息,不适合举办类似活动。”统计显示,在旅游旺季,南锣鼓巷每日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大关,超过了故宫。
文化创意让南锣鼓巷声名鹊起,不再是过去的单纯居住区,但最终,这里一度走向了小吃和低端商品批发一条街,失去了特色,迷失了方向,与国内其他同类街区雷同化。2015年,南锣鼓巷落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
更令人忧心的是,南锣鼓巷的开发,并未从根本上改善这里的人居环境,反而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不便。落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的当年,北京联合大学讲师孙琼对南锣鼓巷东西两侧16条胡同进行了调研,超过了6成的居民表示旅游开发影响了原本的生活;超过8成的居民认为旅游开发“造成本社区的物价上涨”。2016年4月,南锣商会开始主导改革,在动员会上,南锣商会会长徐岩说:“南锣必须要改,再不改就死了,这次是生死考验。”改变背后是阵痛,江森海的店,在封街改造期间损失不小,直到今年5月,进店客流量依然不及往年。
(三)南锣鼓巷的改造
    在北京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 南北锣鼓巷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得到保留, 其原有的城市肌理和重要的单体性历史文化建筑得以存续并成为北京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商业侵蚀、人为拆迁等),南北锣鼓巷存在着物质环境和人文背景的双重破损,状况堪忧:第一,物质环境的破损表现在街巷空间的破坏、 四合院建筑的年久失修以及建设性破坏等外观、形象上的残缺;遗产学界甚至有偏激学者认为这是记忆的残美。第二,人文背景的破损表现在历史街区承载了高密度的居民生活,高密度人口聚集,人们生活品质固定化,人口结构退化为户籍人口—弱势群体占多数, 非户籍人口呈现时尚、小资、贵妇少男等倾向,这些弱势群体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能力决定了他们无法跳出现有环境和制度本身缺陷, 进行遗产修复及合理的改善。
动“大手术”,就要对现有业态进行取舍。南锣鼓巷关闭了无证无照商铺28家,清理一照多店,由原来92家合并为39家,店铺数量由235家减少到154家。10家餐饮商户转型为非餐饮商户。炸榴莲、炒酸奶、做盐酥鸡的小店没有了,新的文化业态填补了低端业态离去后的空白。改造后的南锣鼓巷设立了民俗文化馆,吹糖人儿、捏面人儿、鼻烟壶等传统老北京手艺又重归江湖,吸引了许多来京游览的游客,更有孩子亲手参与制作糖人,体验传统手工艺。在南锣鼓巷街面上共有28家商铺的商户李显庆表示,他已经开始着手整合自己的设计团队、专业的运营团队、专门化服务和物流体系,以打造自己的文创产品了。
(四)南锣鼓巷所传承的文化内容
1.美食
(1)糖葫芦
糖葫芦又名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
(2)烤鸭
烤鸭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风味特点:色泽略黄,柔软淡香,夹卷其他荤素食物用,为宴席常用面点,更是家常风味小吃。烤鸭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当时《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烤鸭”。
2.手工艺
(1)鼻烟壶
鼻烟壶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皆享有盛誉。
(2)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3)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清代,“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兔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4)糖人
制作糖人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者都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制作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这个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等。
(5)皮影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6)毛猴
毛猴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猴子作为自然界的小精灵,它的机敏、活泼,透着一种天然情趣。这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品,毛猴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
3. 语言
(1)叫卖
南锣鼓巷是曾经特别具有老北京风气的地方,我们去到那个地方的时候也听到了很多吆喝、叫卖,有叫卖着“皮薄馅儿多的包子”的包子铺,也有叫卖着“好吃、倍儿甜”的冰糖葫芦铺。虽然历史在变迁,但这也是老北京叫卖演化而来。老北京叫卖又称货声,俗称吆喝,是北京市的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旧时京城社会底层的小商小贩基于北京胡同这一特殊的居住形式,为招揽生意、推销商品和出卖手艺的需要,在街头巷尾之间自发口头创唱的一种带有一定韵律和别样情感的叫卖调,从语言、韵律、内容和反映的传统民俗风情上都具有强烈的京味特征。作为一种民俗文化,老北京叫卖突出了京味的特点。儿化音的大量运用,一气呵成吆喝出来的叫卖声,字、词、语句间透露出的鲜活,以及幽默、诙谐、好懂耐听的特性,广受市民欢迎。老北京叫卖记载了北京历史上的商品种类和推销手段,因其中有音乐、词律和民俗等诸多内容,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幅有声有色的京城风俗画,在民俗学和商业史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进行文艺创作的很好素材。在胡同中听着一声声老北京叫卖,我们都会互相看一眼,再会心一笑。
(2)招牌
我们在南锣鼓巷中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招牌,特别具有老北京的味道。而每个招牌背后都有它别具一格的故事。招牌是商店在门前高悬起来用以招徕顾客的一种牌匾,是老北京商店经营中最常用的一种广告形式。它以木牌书写或繁或简的文字,标明店铺的营业内容,或来源产地,方便路人对店内所经营的商品一目了然。招牌是店铺的“脸面”,人们对店铺的认识一般都是最先从招牌开始的。招牌的样子够不够干净漂亮,内容够不够吸引人,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走在街上,远远地就能看见招牌上写的介绍,有需要的人,看到招牌自然会进店来,没需要的人,也可能看了招牌引起好奇被吸引进来成为潜在的顾客。这也是南锣鼓巷的招牌千奇百怪,每一个招牌都让人不禁想进去看看的原因。
4.名人故居
南锣鼓巷地区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不仅是因为其历史悠久,更因为区域内名人故居众多。粗略统计,这里有明末洪承畴的故居,清代荣禄的故居一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等;近现代名人故居就更多了,有古人类学者裴文中故居、作家茅盾故居、书法家启功故居、画家齐白石故居等。近日有机会参观了对外开放的齐白石故居,院落清静优雅,还能观赏到白石老人的绘画,是闹中取静的好去处。南锣鼓巷地区展示的是老北京城市生活风采和气息。这里有老住户、古老的民居、地道的北京人生活情景;在胡同内还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的宗教寺庙。粗略统计,有圆恩寺、圆通寺、吉祥寺、通明寺、广慈寺、大悲寺,还有龙王庙、上地庙、黄瓦财神庙、梓潼文昌庙等。
5.80年代记忆
(1)连环画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 、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建筑中木雕和砖刻。在连环画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读物。由于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使其与其他国家的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2)搪瓷缸  
搪瓷,原指一种工艺,即将一种玻璃质瓷釉涂在某种金属制成的胚胎上,这一涂抹的动作变为“搪”,之后高温烧制便完成。这种以玻璃釉料附着金属再高温烧制的复合工艺,有着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珐琅。
简便、安全又易洗涤的搪瓷自传入中国后,便广受人们喜爱,几乎家家有、人人用,上至国家领袖,下到平民百姓,搪瓷制品以茶杯、碗盘、面盆、痰盂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那时候处处都是搪瓷的身影。比如在战争年代,搪瓷器皿为正规部队配发的主要军旅用具;村庄内的工厂,搪瓷制品有时被作为纪念品或奖品,印上“奖”字与单位名称赠予获奖者,是为一种光荣的纪念。
自50年代起,搪瓷便承载着不少文化含义,记录着特定年代的文化信息。抗美援朝时,白色的搪瓷杯上印有“赠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字样;在全国学习伟人语录和诗词时,则是“为人民服务”等标语;1963年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搪瓷杯上的文字随即变成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等等,“雷锋杯”在当时迅速成为最火的产品。搪瓷就像个“光阴的小匣子”,观赏搪瓷的同时我们也在观赏着那个年代的社会发展、历史文化还有审美意识。
(3)童年的小吃
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凉皮、像水一样凉甜可口的冰棍、热气腾腾的红薯、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在南锣鼓巷充满了这样的回忆。甚至有一家店专门为此而开。店铺里琳琅满目的都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小吃。他们的价格都不贵,连价格都让人感觉回到了曾经的80年代。那里不仅有小吃,还有80年代的玩具等等,当初几乎是人手一个。走进那个店铺,感觉穿越回了曾经。
(五)关于南锣鼓巷文化传承角度的问卷调查分析
11月7日,本调研组对全校参与南锣鼓巷研学的师生共计92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家对于南锣鼓巷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看法。其中参与调研的学生共计85人,老师7人,合计92人,其中有效问卷87张。
1.南锣鼓巷中美食的减少与增加
通过这次问卷统计,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对南锣鼓巷感兴趣的是美食,而南锣鼓巷真正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手工制品、名人故居、老北京胡同)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得到。因此,我们考虑南锣鼓巷可以减少一点美食店铺,增加传统手工制品的店铺。
调查结果显示,67.5%的同学认为南锣鼓巷是一个传统文化汇集地,也有58.8%的同学认为这里是一个现代小吃街。很明显,大家虽然知道并且认可南锣鼓巷传承了传统文化,但主要体现在美食方面。在美食方面我们从整体上展开了调查,大家可以选出南锣鼓巷中具有文化习俗的美食,像同学们爱吃的烤冷面、奶茶不属于传统小吃这一点大家有基本认识。但大多数人去南锣鼓巷时会选择不属于传统小吃的美食。我们认为南锣鼓巷可以增加一些传统美食的店铺,也相对应的减少一部分现代美食。
2.增加对名人故居的关注
在南锣鼓巷的文化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名人故居。名人故居传承了传统文化,留下了各行各业的名人在这里留下的痕迹。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有42.5%的同学从未去过任何南锣鼓巷的故居。这表明有近一半的同学并未感受过南锣鼓巷的名人故居文化,去过的同学中则以茅盾故居为主,齐白石故居次之,其他名人故居很少有人去过。这与同学们对这些名人本身的认识程度有关,熟悉的名人故居去的较多,没听说过的去的非常少。其中茅盾故居是本次研学的目的地之一所以得到了最多关注,而且可能还与这些故居本身所在位置是否便于寻找有一定关系。南锣鼓巷可以添加一些名人故居的指示牌,并且在此方面加强宣传。
3.环境情况得到认可
在对南锣鼓巷的环境问题这一调查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南锣鼓巷的环境卫生都可以接受。说明南锣鼓巷整体卫生状况还可以,虽然是著名的旅游胡同,但是并没有因为人流量大、店铺多等原因影响环境卫生;但这也许与本次研学在周五上午人流量较小、没有制造太多垃圾等原因也有一定关系。
4.同学对南锣鼓巷的其他小建议
在同学们交上来的调查中,同学们都收获了传统文化,可见本次研学达到了主要目的,同学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南锣鼓巷。
但大多数人的收获还是在美食方面,在提交上来的建议中,也存在着“美食可以便宜一点”这样的话语。这体现出,南锣鼓巷虽然是一个文化传承地,大多数人去了却是为了品尝美食。
综上建议,我们认为南锣鼓巷应该向着“中华文化传承、发扬地”而发展,并不是向着一个商业街、网红打卡地而发展。同学们对南锣鼓巷的期待都很高,也期待这南锣鼓巷的改善。
 
五、展望与建议
南锣鼓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地、发扬地,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例如手工艺、小吃,建筑等等。但现在的南锣鼓巷过于商业化,大多数人是去那里逛街、购买物品,没有完全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同时,南锣鼓巷的商品有的充斥着现代化,看不出曾经这里有的文化。
1.我们认为南锣鼓巷可以传承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街上店铺所售卖的商品应该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设计,比如鼻烟壶、毛猴等。也可以增加更多手工艺品与文化体验坊以及更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艺术节活动。
2.其实南锣鼓巷也有很多名人故居,而它们没有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是没有推广到大部分群众,大部分游客耳熟能详的只是这条街上的小吃与工艺品,因此我们认为,故居的指示和推广的力度要加大,才可以更好的完善这个古色古香的历史脚印。
3.在最受欢迎的美食方面,应减少一些网红食品如:榴莲饼、奶茶、吉事果等,多增加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传统美食。如果为了增加美食文化的多样性,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中国或世界具有文化属性的美食。
4.更亲民的物价,可以更突出南锣鼓巷的文化特点而不是商业气息,因此,我们认为南锣鼓巷上所销售的商品应该维持一个基本合理的物价,不要借着著名街区的光环而哄抬物价,而应更好的维护南锣鼓巷这张珍贵名片。
 
六、总结
这次研学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不仅有我们喜爱的老北京美食、手工艺品,也让同学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南锣鼓巷主街繁华,但拐弯后的胡同却是原汁原味的北平之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南锣鼓巷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解到南锣鼓巷不仅仅是条商业街、不仅仅是个景点,更是老北京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地,它让我们看到了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了人们正在为留住历史的脚步而努力,让未来的世界也可以看到这样难得的,充斥着文化韵味的胡同文化。
 
七、感悟
南锣鼓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主街是一个商业街,时代在一点一点把它原本的样子磨灭。然而周围的小胡同却一直继承着以前的风貌。这次研学,我们品尝了传统小吃,看了曾经的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领略房屋的美,也发现了南锣鼓巷的优势与不足。现代的建筑与古代的风气在这里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它就像一本书,时光在它的身上刻画着一笔又一笔。平时去南锣鼓巷都不会关注它的发展,很感谢这次机会让我们得以深刻的了解南锣鼓巷。
——黄子涵
通过这次研学,我不仅了解了北京的传统小吃的多样性,也了解到了胡同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的传统小吃是现在很受欢迎的美食,在美味的背后,蕴藏了许许多多精致的文化。吹糖人的技艺,糖葫芦的历史背景,都是一个个文化的载体,都是我们应该去了解的。而胡同和四合院令我感到北京的传统建筑竟然可以这么的美,这是文化的气息,是老北京的气息,是中国纯正的传统气息。作为一名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传承中国文化,应当是自己的荣幸吧!
——张有容
曾经的南锣鼓巷是“现代化”的代表,但人们最终懂得了去保护这种文化,很明显的感受到了他的巨大改变,本来还想去找找之前现代小吃的身影,可它却惊喜的让我看到了曾经古风古韵的样子,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就像电影一样重现我的眼前: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充斥着吆喝声与脚步声。我想那应该是一种怀旧的声音,是一种千万人童年的声音。
——许睿涵
南锣鼓巷具有700多年的历史,继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许多文化。比如四合院、小吃等。每当看到那些传统文化,必将感受到这历史的荣耀。古人的手艺传承十分精妙,如精致的兔爷气鼓鼓的糖人。但我觉得南锣鼓巷的古味已经褪去了,一个文化街变成了一个商业街。那些传承了百年的东西渐渐衰退了。我想对南锣鼓巷说——“醒醒吧!这条街。”
——刘鹏谦
通过这次研学,我观察到南锣鼓巷两边的房屋是一些居民的住宅。开发成景点后,那些民居变成了商业铺、成了胡同中的购物点。胡同里还存留着几户人家。胡同两边是银黄色的银杏树,为胡同中增添了几分美妙。巷子中还有很多百年老店,不光记录着当时的文化,还有各种各样的饰品,足以体现出老北京的特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蕴含着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特点还有着一个国家昌盛的原因。南锣鼓巷是一个富有古风气息的小巷,在里面有中国的各种传统文化体验坊等等,真是美不胜收!
——苏欣
南锣鼓巷让我感受到了老北京各个方面的传统文化,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一串冰糖葫芦:水晶般的糖包裹起了红彤彤的山楂,像托起了那所有的回忆一般。咬下一口,顿时一股暖流从口中蔓延开来。还有许许多多小时候的美食重新浮现,感谢这个老北京的味道还能保留至今,让人们能怀念过去的美好,展望未来的幸福! 
——李东阳
南锣鼓巷已经成为了北京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展示了最最传统的手艺与美食。让更多不了解老北京的人进一步的向它靠近。真正的走入胡同去感受与都市墙板背后不同的宁静与景色,可能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杯子,或者某一个人家前的一片叶子,也能使人们感受到那传动文化的浓厚气息。是南锣鼓巷把原汁原味的“北京”还给了世界,还给了历史。
——谭博仁
我们来到了南锣鼓巷,这次的研学让我增添了阅历,也增长了知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大家买了东西然后互相分享着吃;看到同学喜欢的也会一起买下来;中间有同学落队了我们一起找他,等到他来了再一起走......这次活动我感觉到了同学之间的温情,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很感谢学校给我们组织这样一次活动。
——宋鑫源


八、参考资料
1.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grrb/2017_08/20/GR0105.htm360百科 招牌2.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EB3ASGK0523LK33.html360百科 糖葫芦3.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EB3ASGK0523LK33.html360百科 烤鸭
4.https://baike.so.com/doc/5409740-5647776.html360百科 鼻烟壶
5.https://baike.so.com/doc/5593326-5805926.html百度百科  中国剪纸6.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89%AA%E7%BA%B8/397259?fr=aladdin百度百科  兔儿爷
7.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94%E5%84%BF%E7%88%B7/15213220百度百科   糖人
8.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3%96%E4%BA%BA百度百科  皮影
10.A%AE%E5%BD%B1&fromid=1152663百度百科  老北京叫卖
11.https://baike.so.com/doc/1072127-1134445.html360百科  连环画
如果我是驼铃古道设计师

一条古街,一段回忆。在11月的第一天,中杉学子们走进了老北京胡同南锣鼓巷。在南锣鼓巷,同学们品尝到了许多老北京传统美食,参观了老北京胡同。体会了北京传统文化。游玩结束后,我想到了在我们学校前的那条同样具有历史特征的驼铃古道,老舍笔下的“驼铃古道”中的祥子从北京城向西走,一直走,走了三天三夜,才走到了模式口,牵了三匹骆驼,回来后便被人们叫做“骆驼祥子”。模式口大街全长1500米,是京西古镇通往京城的交通要道,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宋代,这里的磨刀石就已远近闻名。一块十几斤的磨刀石可以换回同等重量的大枣、玉米,甚至小麦;在坝上草原,一块磨石能换回一张好羊皮。清朝时期,磨石口已经成为京西重镇,西山的煤炭、木石,均从此处入京。1923年,磨石口取其谐音正式更名为模式口。到了现代,模式口大街是北京市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样是老北京街巷,为什么去南锣鼓巷的各国游客数不胜数,但前往驼铃古道的客人却寥寥无几呢?通过本次参观,我们根据南锣鼓巷老胡同对我们学校附近的驼铃古道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造规划。,
当然为了提升驼铃古道品位,我们的改造计划将按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点保护古道的传统空间,对建筑外观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以清末明初街道建筑风格为原型,对街道、沿街墙面等进行原样整修。店铺招牌统一风格,力据建成一个具有京西风情的老北京胡同。
根据我们的实际考察及分析,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造。

1)规划交通路线,改善路面情况
在上次参观南锣鼓巷的途中,我们发现了从地铁到街道上紧接着就是南锣鼓巷的入口,可以说交通是非常的方便了,甚至不用花费时间去过马路就可以进入南锣鼓巷;
相比起来,驼铃古道呢,交通还并不是非常方便,在距驼铃古道200米的地方才有一个公交车站,并且周围还包围着小区,附近的道路也不是很好走,好在根据北京市规划驼铃古道附近也要新建设一个地铁,这样就会使那里的交通方便许多。
此外,我们还在驼铃古道附近规划了停车场,为进入景区的游客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方便开车前往景区,同样,也为附近的模式口村居民提供了便利条件。
改善路面情况,我们将对路面上坑坑洼洼,严重破损的路面进行修缮,还在地面上印有别具模式口大街特色的骆驼图样,这也可以告诉大家,这里就是驼铃古道——老舍先生笔下祥子拉骆驼的磨石口。
2)文物修缮,文化传承
启动老物件征集活动 修建“四合院博物馆”为了留住模式口村的历史记忆,模式口大街规划协作平台启动了老物件征集活动,搜集与模式口村历史文化有关、能够反映模式口发展变迁过程、具有模式口特色的老照片、老物件等。我们在主街的改造过程中,成立了一间小型的“民俗”展览馆,将居民手上收集的老物件陈列在室内。
另外,我们还就地取材,收集大量的石碾子、老马车、古井台以及居民淘汰的铁煤炉,在这里这些都成为了富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景观。大街上,我们将模式口大街入地工程时发现的条石,加入驼铃古道的元素,在石凳上加装骆驼靠背,就形成了9张骆驼造型的石凳,这些都成为了大街上与“记忆”相关的景观。
3)引进多样化店铺——新旧共存
南锣鼓巷的店铺数量繁多,走在路上,叫卖的吆喝声数不胜数,小吃,工艺品店都一一矗立在街道两旁,店内的人群也络绎不绝,街巷中自然也热闹非凡。
而驼铃古道呢,相信大家可以观察到:店铺是非常少的。基本上没有几家,只有一些传统的工艺品店。像捏泥人店铺、卖茶叶的店铺等形式单一的店铺,但因为驼铃古道地理位置,并没有多少的客人光临,客流量较少;所以我们计划引进以下店铺,增加客流量。
例如具有传统特色的庆春斋店铺,在模式口大街坐落着一间作家老舍之子舒乙题字的庆春斋,屋内陈列着老舍和舒乙的作品文章。其中,舒乙的《老舍和石景山》讲述的是老舍与京西古道的渊源,叙述着石景山和模式口的历史文化;同样我们还计划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比如:传统京剧,鼻烟壶,皮影艺术,景泰蓝,吹糖人,剪纸,画糖等。老字号店铺,比如:茶馆,盘扣、中国结、剪纸、京剧脸谱等。这些店铺可以充分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让中国本地游客进入后可以加深对传统艺文化艺术的认识,同样让外国游客进入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北京乃至中国有一个多方面的认识。
同样我们还会引进其他特色店铺,我们本次在南锣鼓巷看到了许多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商铺,例如:16毫米、创可贴、肚脐眼等等。这些店铺利用大胆创新的店名,来吸引年轻游客,进一步加大驼铃古道的吸引力,让驼铃古道达到新旧共存,使驼铃古道即不失传统艺术又不落时代潮流。
4)完善公共设施
在南锣鼓巷,公共厕所的数量很多,为游客及周围居民提供了便利之处,也可以使游客对南锣鼓巷的印象上一层台阶。
同样我们在改造驼铃古道时,也建了一座更加卫生和更加现代化的公共厕所,使游客在驼铃古道的游玩更加舒适和方便。
在南锣鼓巷,垃圾桶随处可见,并且分类详细,帮助人们建立更好的环保意识。在驼铃古道,我们也设置了一些具有驼铃古道特色的垃圾桶,以免造成游客在有垃圾时不知道该扔在哪里。帮助游客建立更强的的环保意识,以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
古道、古街、建筑、民俗将是未来支撑模式口大街的四大历史元素,改造后的磨石口大街,绿意盎然、一步一景,具有京西和本地特色的民俗景观遍布其中,最终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古街道。以上就是我们对驼铃古道的设计规划方案。希望在我们的规划下能够使驼铃古道有一个崭新的面貌,让驼铃古道成为一道新的京西明信片。